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木結構建筑的抗震性能。為什么在地震高發地區,木結構建筑的安全性能比混凝土和磚結構建筑好?我們知道,木結構的自重遠比混凝土結構輕,吸收的地震力??;木材的天然柔韌性能有效的吸收和消耗外力;木結構構件采用螺釘,X-rad,托梁和金屬板等緊固件來連接,是多次超靜定結構,結構安全冗余度高,抗震性能好。
圖為相關的clt木結構連接大家可能對日本神戶的木結構建筑抗震試驗已有所了解,當時,科學家對一座7層木結構混合建筑進行抗震試驗。該建筑是由底層為鋼結構,上面6層為木結構組成的住宅,試驗的地震強度是加州北嶺地震(里氏6.6級地震)的1.8倍,結果卻沒有受到明顯的損壞,我們可以看出中高層木結構房屋在嚴重地震情況下的優勢。四川汶川地震后,大量研究學者對震后房屋建筑震害進行分析與研究對策。其中“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與對策研究報告(2009-4-23)”
(來自"5.12"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研究專家組)中提到:磚混結構中,以大開間、大開窗、外走廊等建筑樣式的震害最為嚴重采用框架-砌體混合結構形式的建筑,在重災區普遍損毀嚴重框架結構中,
出現了框架柱先于框架梁受到破壞的現象廠房,庫房的排架結構受災嚴重農村自建房在重災區受災情況十分嚴重,倒塌現象普遍木結構房屋和輕鋼結構房屋在此次地震中損壞較輕木結構建筑在地震高發區的優勢可見一斑。中國在抗震設計方面的國家標準和規范上做得比較充分,發布有《結構抗震設計》,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地震區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工業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等,大家可以關注下。地震是破壞力極強的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希望抗震防災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得到持續開發和應用,建設工程科技含量得到提高。